IP雕塑的靈魂在于IP,好的IP自帶“流量”。例如我國出圈IP雕塑成都爬墻熊貓,為慶祝成都IFS開業(yè),爬墻熊貓“I Am Here”出現在成都春熙路,以其獨特的爬墻造型和憨態(tài)可掬的形象獲得大家的喜愛,一路走紅。
年初,博型科技了解到銀川美術館正在設計屬于自己的IP形象——阿么,但遲遲不能決定用什么方法來實現,利用傳統(tǒng)工藝制作,還需開發(fā)模具,時間周期長、試錯成本也高,遠超他們的預算。隨即我們向對方介紹了3D打印技術,通過光固化3D打印制作小的手辦,并且匹配了相應的周邊產品,包括貼紙、胸牌、毛絨玩具等,產品一經推出,引起了不小的反響,也為銀川美術館帶來了一定的曝光量。
6月初,阿么的設計師結合市場用戶反饋又對“阿么”進行了全新的設計改進。新的設計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尺寸,同時增加了新的使用場景(公園、大堂門口等),而這樣的創(chuàng)新更適合3DP砂型打印,采用硅砂材料,通過表面處理技術使“阿么”可達到戶外使用的要求,抗風化抗雨淋,環(huán)保無污染,可戶外放置30年,且材料可回收再利用,形象生動活潑更有趣。
模型工藝設計中,設計師對阿么的細節(jié)把控非常嚴格,這對博型科技既是一個考驗,又是一次展示3D打印制作雕塑的機會。通過多次與客戶比對確認,模型整體強度和展示效果得到設計師全面認可!隨后下發(fā)打印制作,上色環(huán)節(jié)通過烤漆套色的工藝,最終通過砂型打印技術制作的IP雕塑“阿么”的效果同樣十分驚艷,擺放在美術館門口,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賞,成為一處拍照打卡地。
對于大型雕塑產品來說,傳統(tǒng)工藝制作模具雖然技藝純熟,卻有著工時長的硬傷,在與玻璃鋼材質造價相同的情況下,3D打印能更快制作出更精致的產品。相比傳統(tǒng)工藝,使用3D打印至少節(jié)省了三分之二的制作時間,而且質量擁有可控性,精美程度遠高于傳統(tǒng)制作。
此外3DP砂型產品擁有一定的強度,可在室內外長期放置,它可用于雕塑、浮雕、仿古泥塑等制作。3DP砂型打印成本低,還可用來做大規(guī)模的室內外主題展陳。另外,砂型表面還可通過打磨、噴漆等方式加以改造,提升創(chuàng)作自由度。
博型科技將不斷努力創(chuàng)造出融合自然、藝術與科技的全新業(yè)態(tài)。
博型科技具備設計、三維掃描、逆向建模等能力,擁有各類先進3D打印設備(3DP、FDM、SLA、MJF等),面向雕塑、建筑裝飾、地形沙盤、文創(chuàng)等領域提供3D打印產品及服務。
圍繞3D打印技術,博型科技提供三類產品,分別是3D打印服務產品、福壽產品和潮玩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