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1984年第一個相關專利誕生,到2013年概念走紅進入公眾視野,時至今日增材制造(3D打印)技術,歷經(jīng)數(shù)十年的發(fā)展變遷,終于逐漸走向成熟和規(guī)范化。
然而早期標準缺失、高速發(fā)展和過度炒作的共同作用之下,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信息冗雜混亂的現(xiàn)象:對增材制造技術的分類方法五花八門、同一種技術路線有5-6種甚至更多不同名稱和定義等等,這無疑增加了人們對增材技術的理解難度,更是讓不少行業(yè)新人感到眼花繚亂、一頭霧水。
本文依據(jù)以下增材制造相關國際標準及國家標準,并參考匯總各類文獻,對增材制造技術路線進行了重新梳理,著重對適用于金屬增材的技術路線進行說明,旨在厘清概念、便利溝通,以促進行業(yè)的標準化和規(guī)范化發(fā)展。
ISO/ASTM52900:2021Additivemanufacturing-Generalprinciples—Fundamentalsand vocabulary
GB/T35351-2017增材制術語
GB/T35021-2018 增材制造工藝分類及原材料
增材制造定義
英文名稱:Additive Manufacturing
英文縮寫:AM
中文名稱:增材制造
其他名稱:快速原型、快速成形、快速制造、3D打印等
技術定義(ISO):Process of joining materials to make parts from 3D model data, usually layer upon layer, as opposed to 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 and formative manufacturing methodologies
技術定義(GB/T):以三維模型數(shù)據(jù)為基礎,通過材料堆積的方式制造零件或?qū)嵨锏墓に嚒?/p>
增材制造技術分類
無論在ISO標準還是國標中,增材制造技術均被統(tǒng)一分為以下7大類:
Binder Jetting(BJT)粘結(jié)劑噴射
原理圖來源:國標GB/T35021-2018增材制造工藝分類及原材料
英文名稱:Binder Jetting
英文縮寫:BJT
中文名稱:粘結(jié)劑噴射
技術定義(ISO):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which a liquid bonding agent is selectively deposited to join powder materials.
技術定義(GB/T):選擇性噴射沉積液態(tài)粘結(jié)劑粘結(jié)粉末材料的增材制造工藝。
技術細分(ISO):
BJT-SSt:單步工藝
BJT-MSt:多步工藝
歸屬此類的常見增材技術(俗稱):BJAM, 3DP, CPJ等
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(DED)定向能量沉積
原理圖來源:國標GB/T35021-2018增材制造工藝分類及原材料
英文名稱: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
英文縮寫:DED
中文名稱:定向能量沉積
技術定義(ISO):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which focused thermal energy is used to fuse materials by melting as they are being deposited.
技術定義(GB/T):利用聚焦熱將材料同步熔化沉積的增材制造工藝。
技術細分(ISO):
DED-LB:能量源為激光
DED-EB:能量源為電子束
DED-Arc:能量源為電弧
歸屬此類的常見增材技術(俗稱):LC, LENS, LMD, LDMD, LSF, EBDM, EBAM, EBF, WAAM等
Material Extrusion(MEX)材料擠出
原理圖來源:國標GB/T35021-2018增材制造工藝分類及原材料
英文名稱:Material Extrusion
英文縮寫:MEX
中文名稱:材料擠出
技術定義(ISO):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which material is selectively dispensed through a nozzle or orifice.
技術定義(GB/T):將材料通過噴嘴或孔口擠出的增材制造工藝。
技術細分(ISO):
MEX-CRB:化學反應固結(jié)
MEX-TRB:熱反應固結(jié)
歸屬此類的常見增材技術(俗稱):FDM, CFF等
Material Jetting(MJT)材料噴射
原理圖來源:國標GB/T35021-2018增材制造工藝分類及原材料
英文名稱:Material Jetting
英文縮寫:MJT
中文名稱:材料噴射
技術定義(ISO):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which droplets of feedstock material are selectively deposited.
技術定義(GB/T):將材料以微滴的形式按需噴射沉積的增材制造工藝
技術細分(ISO):
MJT-UV:紫外線照射固化
MJT-CRB:化學反應固結(jié)
MJT-TRB:熱反應固結(jié)
歸屬此類的常見增材技術(俗稱):PJ, DOD, CMJ, NPJ等
Powder Bed Fusion(PBF)粉末床熔融
原理圖來源:國標GB/T35021-2018增材制造工藝分類及原材料
英文名稱:Powder Bed Fusion
英文縮寫:PBF
中文名稱:粉末床熔融
技術定義(ISO):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which thermal energy sselectively fuses regions of a powder bed.
技術定義(GB/T):通過熱能選擇性地熔化/燒結(jié)粉末床區(qū)域的增材制造工藝。
技術細分(ISO):
PBF-LB:能量源為激光
PBF-EB:能量源為電子束
PBF-IrL:能量源為紅外光
歸屬此類的常見增材技術(俗稱):SLM, SLF, EBSM, EBM, SLS等
Sheet Lamination(SHL)薄材疊層
原理圖來源:國標GB/T35021-2018增材制造工藝分類及原材料
英文名稱:Sheet Lamination
英文縮寫:SHL
中文名稱:薄材疊層
技術定義(ISO):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which sheets of material are bonded to form a part.
技術定義(GB/T):將薄層材料逐層粘結(jié)以形成實物的增材制造工藝。
技術細分(ISO):
SHL-AJ:粘結(jié)劑粘結(jié)
SHL-UC:超聲波固結(jié)
歸屬此類的常見增材技術(俗稱):LOM, UAM等
VAT photopolymerization(VPP)立體光固化
原理圖來源:國標GB/T35021-2018增材制造工藝分類及原材料
英文名稱:VAT photopolymerization
英文縮寫:VPP
中文名稱:立體光固化
技術定義(ISO):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 which liquid photopolymer in a vat is sselectively cured by light-activated polymerization.
技術定義(GB/T):通過光致聚合作用選擇性地固化液態(tài)光敏聚合物的增材制造工藝。
技術細分(ISO):
VPP-UVL:紫外激光束曝光固化
VPP-UVM:通過選擇性地透過掩模照射紫外線進行固化
VPP-LED:通過發(fā)光二極管的光曝光進行固化
歸屬此類的常見增材技術(俗稱):SLA, MJP, TPP, VAM, DLP, CLIP, LCD等
金屬增材技術路線及成熟度
從標準中對增材制造技術分類的定義來看,7大類增材制造技術是從技術原理層面進行區(qū)分,并沒有明確的劃分金屬或非金屬增材技術。那么,適用于金屬的增材技術路線有哪些呢?
下圖是基于Ampower出版的金屬增材技術路線圖,對常見的金屬增材技術路線依據(jù)標準中的分類進行了標注。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事實上,7大類增材制造技術均可用于金屬材料增材,而其中以屬于PBF和DED兩類的技術路線最多。
“技術就緒指數(shù)”(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,縮寫“TRL”),也稱為“技術備便水平”,是一種衡量技術發(fā)展 (包括材料、零件、設備等) 成熟度的指標,與1970-1980年代被NASA發(fā)展起來,后來被推廣到美國國防部、美國能源部、歐洲航天局等美國聯(lián)邦政府的機構(gòu)及國際公司所使用。TRL評估等級分9個等級,9級代表技術最成熟,而6級則是代表進入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準入門檻。在NASA工程師發(fā)表的相關文獻中指出,PBF-LB已達到TRL9,而PBF-EB, DED-LB, DED-EB, DED-Arc等技術成熟度均已達到TRL6或以上。
Ampower也開發(fā)了一個基于兩個指數(shù)的模型來表征增材制造技術的成熟度。其中,技術成熟度指數(shù)評估了工藝能力、系統(tǒng)可靠性和可用性,并實施了質(zhì)量控制措施;工業(yè)化指數(shù)評估已安裝的系統(tǒng)基礎、供應鏈、材料可用性、公眾知識和研究以及每種技術的標準化。每個類別都根據(jù)其具體重要性進行加權。通常,技術成熟度首先增加,工業(yè)化隨之而來?;贏mpower發(fā)布的2022金屬增材成熟度指數(shù),我們也可以看出,在金屬增材的技術中,目前最成熟的是PBF和DED技術,均達到了工業(yè)化應用的程度。而從當前的市場規(guī)模數(shù)據(jù)來看,也印證了這一結(jié)論,2021年全球金屬增材設備銷售額達到9.9億歐元,其中PBF已實現(xiàn)大規(guī)模工業(yè)應用占總份額83.8%,DED也已進入工業(yè)化應用占9.1%。
主流金屬增材技術對比
為了更深入的了解金屬增材技術原理、應用場景、優(yōu)勢與局限性,等等,英尼格瑪將綜合權威文獻中的研究內(nèi)容,對成熟度最高的PBF-LB, PBF-EB, DED-LB,DED-EB, DED-Arc五種金屬增材技術路線從增材尺寸、效率、適用材料、零件復雜度、精度、成本、性能、后處理、技術成熟度等維度進行對比,以期為金屬增材制造設計和工藝選擇提供參考依據(jù)。